产业链不完善 俄罗斯工业腹背受敌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乌双边紧张局势持续升级,欧美等国借机开始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许多西方品牌紧随其后,加入了制裁队伍。据统计,目前已有将近100家公司开启了对俄罗斯的制裁,涵盖国计民生多个方面,制造业例如苹果公司,奥迪,凯迪拉克,雪佛兰,可口可乐,戴尔等宣布完全退出俄罗斯市场,宝马公司关闭工厂,阻断运输,亚马逊完全封锁俄罗斯境内零售业务,物流公司例如DHL和联邦快递全面禁止发货退出市场,网络支付平台包括苹果,谷歌和三星支付全面封锁俄罗斯用户业务,网络视频平台包括Youtube, TikTok也大面积封杀了俄罗斯个人账户和频道,甚至电影公司包括华纳兄弟,迪斯尼和环球影业也都取消了在俄罗斯境内的电影发行。
(戴姆勒卡车公司中止与俄罗斯军卡制造商合作 中国经济网)
俄罗斯本国经济结构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对外国机械产品有着高度依赖,工业制成品占其总进口比例高达75%,其中占比最高的便是机械设备(44%,data.wto.org)。由于在和平时期俄罗斯并未及时改变这种经济结构,因此如今面对外国公司的“群起而攻之”,俄罗斯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其所依赖的外国进口机械设备不仅陷入了无法维护和更新的窘境,一时间也很难找到优秀的本国设备进行替代,俄罗斯本就薄弱的工业制造业如今雪上加霜。
(财新网)
居安思危 “洋品牌”真的可靠吗?
俄乌冲突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多的是警醒和反思。如果说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可以对俄罗斯进行全产业链制裁,那么未来也可能借台海危机对中国进行类似的制裁。曾几何时,外国品牌利用国人对国际品牌的信赖肆意抬高价格,三星,好丽友,苹果等品牌都被发现其在国内的售价高于海外同产品售价,有些国内厂家甚至与外国品牌合作,打着外国品牌的名义售卖自己低性价比的产品,误导国内客户。如此乱象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损害了我国工业的整体发展。
居安思危,面对这样的境况,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呼吁减轻对外国产品的盲目依赖,支持和发展本土工业和产品,从日用百货到手机,汽车,轮渡和机械设备,大家将目光看向国内,并惊喜的发现我们本国的工业产品丝毫不逊色于外国品牌,从白象方便面,到华为,oppo手机,从抖音视频到蔚来汽车,国有品牌的崛起不仅凝结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背后更是先进的科技和卓越的品质。
中国现在的成绩并不是偶然所得。新中国成立伊始,老一辈领导人便不惧西方经济技术围困,坚持走工业化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制造业领域来看,就是要把创新放在首位,提高研发水平,掌握核心技术。
曾几何时,欧美的产品和设备对中国人来说便是质量的保障,尤其是德国和美国的设备,即便价格是本国产品的几倍之多,仍让大家趋之若鹜。但正如习总书记指出,“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习近平,2015),此次俄罗斯的危机正是习总书记这一判断最好的例证,外国的设备再好也终究不是自己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最终要靠自己国家的民族品牌来保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担负民族责任 掌握核心技术 中国品牌终将走向世界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工信部于2021年开展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从全国挑选出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等四个方面均表现杰出的2000余家民族企业授予“小巨人”称号进行重点培养(工信厅企业函〔2021〕79号),群峰机械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先进的信息化水平和良好的品牌国际影响力成为全国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这样的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群峰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勇于创新,开辟出了有别于欧美的技术路线,通过模块化技术的应用,将设备的每一部分的性能都发挥到极致,再进行优化整合。有一位正在接洽的美国客户表示,之所以更青睐群峰而不是德国的品牌,是因为德国的产品拒绝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调整自己的设备,反而要求客户去适应设备,“这太傲慢了,我们不可能为了一台设备去改变自己的工况,但你们的产品能够通过模块化设计,根据我们的实际需求调整设备结构,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美国客户与群峰业务人员对话截图)
群峰的模块化技术自推出以来,已经帮助许多客户实现了个性化定制。东欧有一位客户需要生产几十种不同的混凝土制品,但是他考察的德国和美国的设备都没办法满足这一要求,直到2019年他来到中国考察,发现群峰最新的设备可以利用模块化技术解决这一难题, “群峰的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的多样化生产需求,价格却只是德国设备的四分之一。”
(罗马尼亚客户与群峰欧洲部工程师合影)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刻不容缓。发展民族企业,将民族品牌做大做强是中国最终实现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制造已经拥有了可以与欧美品牌一拼高下的实力,越来越多的国人也开始意识到中国民族品牌的优秀,此次俄乌冲突更是敲响了警钟,“家门口”的例子让国人开始自我审视,意识到只有降低对外国产品的盲目依赖,才是保障稳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